首页

>

新闻动态

>

房地产快讯

房地产快讯

楼市快讯(201230)

第三十期

 

楼市动态

1、《中国证券报》619报道:北京商业地产持续升温 租金逼近香港。5月北京楼市回暖,30个重点城市新建住宅成交量刷新20111月调控以来的新高。而产业联动则推动城市核心区商业地产的热销。日前,位于北京CBD东的龙湖·长楹天街最后一批商铺产品开盘即销售一空,销售额逾3亿元。除龙湖外,望京SOHO、朝阳新街坊、融科望京产业中心、国投广场等近期均有亿元大单成交。租金逼近香港  除销售额稳步上涨以外,商业地产租金更是一路飙升。戴德梁行报告显示,一季度北京写字楼租金同比上涨48%,其中北京顶级写字楼——国贸三期租金已与香港顶级写字楼租金相当,最高达到1200//平方米。而根据5月初高纬环球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今年北京CBD顶级写字楼的租金比2011年同期上涨了75%,排名已超过纽约,跃居全球第5位、亚太第3位。

2、“中新网”619讯:南京日售新房591套,政策微调施压“刚需”。刚刚过去的一周,成为南京楼市自20092月执行“史上最严”限购政策以来的历史最高销售纪录。据当地媒体报道,去年219日,南京开始执行房产限购政策,本地家庭每户只能拥有两套住宅,外地户口在满足相关条件的前提下,只能拥有一套住房。该政策令当时的南京楼市成交量锐减,并在几年内萎靡不振。令人跌破眼镜的是,根据南京网上房地产的数据显示,617当天该市住宅认购套数为591套,整个上周七天该市总认购数为2301套,日均328套也创下了去年2月份以来的新高。

3、“中新社”619讯:广州珠江新城一地块拍出13.22亿,楼面价破3万。广州土地市场18日出现拍卖热,在经过数轮竞价后,恒大地产以13.22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拿下广州珠江新城D4-B2地块,该地块也凭借32968/平方米的楼面地价刷新珠江新城历史成交纪录。珠江新城D4-B2地块从4.9亿起拍,一路涨至8亿元,随后恒大地产和广州联鸿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双方交替举牌互不相让,地块价格也随之突破10亿元大关,最终恒大地产以13.22亿成功拿地。在拍卖会上,天河软件园地块也以3.8亿元的价格被万科收入囊中。该地块楼面地价突破3万元,未来售价达到预期利润恐怕较为困难。

5、《南方都市报》620报道:央行调查近七成居民认为房价高难接受。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2012年第2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68.5%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提高0.8个百分点。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调控政策短期内不能放松,否则楼市随时会强劲反弹。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2012年第2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68.5%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提高0.8个百分点。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调控政策短期内不能放松,否则楼市随时会强劲反弹。

6、《南方都市报》620报道:调查显示看涨楼市比例不降反升。这项调查由央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共2万户城镇储户参加。调查报告显示,68.5%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提高0 .8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5.8个百分点;29.4%的居民认为“可以接受”;2 .1%的居民认为“令人满意”。对下季房价,预期上涨的居民比例为20.4%,较上季提高2.8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15.8个百分点,仍处于2009年以来的较低水平。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房的居民占15.7%,较上季提高1.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调查在“预期房价上涨”和“短期内准备出手购房”两项统计中都呈现了一定的反弹迹象,这与目前多个城市呈现的楼市回暖迹象相吻合。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虽然一手房价下降的多达43个,但京沪穗深四个一线城市5月的房价环比跌幅均未超过0.3%,跌幅开始收窄。

7、《南方都市报》620 报道:官方咬定调控绝不放松。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贺铿日前在参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论坛时就提醒,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是在房地产,当前房价显然并没有达到调控目标。住建部发言人18日也澄清了个别媒体关于房地产信贷政策将有所松动的曲解报道,并要求各地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工作。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理事赵卓文分析目前的楼市形势时指出,楼市成交量大涨只是“刚需”购买力压抑后的爆发,现在说“反转”还为时过早。调控政策短期内绝不能放松,否则楼市随时会强劲反弹,形成“量价齐升”的局面。他认为目前这个局面,考验着地方政府的管理智慧。

8、《南方都市报》620报道:一涨一跌,收入信心指数跌至13年来同期最低。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53.2%,较上季下降1.7个百分点,是1999年有调查以来同期值中的最低水平。在当前物价、利率及收入水平下,19.3%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33.5%倾向于“更多投资”,47.2%倾向于“更多储蓄”。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理财产品”、“购买债券”和“房地产投资”。

9、《南方都市报》620报道:35.6%居民预期下季度物价再涨。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18.2%,较上季度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65.7%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报告还显示,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65.5%,较上季提高3.4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6.7个百分点。其中,35.6%的居民预期下季物价水平“上升”,较上季提高4.2个百分点。

10、《证券日报》620报道:6月北京热销项目8成提价。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显示,京城56月份持续热销的项目共计64个。而这64个项目中,截止到618签约均价上涨的项目有达37个,签约套数前8的项目,签约均价全部上涨。同时,在6月份签约超过100套的项目中,均价上调的项目占比超过80%,只有个别项目签约价格与5月同期基本持平。而6月份的北京普通住宅签约均价也达到了21238/平方米,环比5月份的19714/平方米上涨了7.7%,再次突破2万元大关。截至618北京新建住宅网签套数为5761套,较5月同期的5440套上涨6%6月成交量再次放大已成定局。”不过,他也称,除少数之前的低价项目因为收回折扣上涨较大外,大部分项目的涨幅依然在2-3%左右。                        

 

政策动向

1、《每日经济新闻619报道:四部委十天四次辟谣楼市调控政策松动。针对近期媒体关于房地产信贷政策将有所松动的报道,住建部新闻发言人昨日(618)表示,住建部门将积极配合金融部门,继续严格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68以来,国家部委十天之内对关于房地产政策可能松动的第四次辟谣,而且还是来自四个不同的部委。614,央行新闻发言人已就“央行特急文件调整利率及其涉及房贷利率”一事作出回应:中央银行和监管部门对个人住房贷款一直实施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审慎性监管。个别媒体称“央行特急文件规定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七折”,有意曲解央行政策意图,有市场炒作之嫌。612,发改委针对“发改委人士称地产松绑或是救市第二张牌”的报道作出澄清,表示该部门最近没有人接受过该媒体记者的采访,有关报道纯属捏造。68,银监会发布声明称,近日有关媒体报道银监会降低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纯属误解”,风险权重为50%,未做任何调整。(吴玉祥 刘亚洲 摘编)

2、《人民日报》619报道:别墅项目首次列入限制禁止用地目录。记者今天从国土资源部获悉: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日前联合印发的通知,《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即日颁布实施。新的限制、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增加了住宅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1.0(含1.0)的限定,将从操作层面进一步将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挡在“闸门”外。(郑海涛摘编)

3、“中房报”619报道:银监会向房贷“示好”。央行通过降息释放明确政策信号的同时,银监会也在其基本监管政策层面做出了调整。68,降息生效的同日,银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这份拖延已久、号称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基本性监管文件,对房贷做出了“示好”性表态。

 

行业信息

1、《四川日报》619 报道:绿色建筑评价有了“四川标准”。日前,由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 《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下简称 《标准》)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查,将作为工程建设推荐性地方标准,于111在全省实施。 该《标准》将绿色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分别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方面进行评估,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级别,三星为最高级别。《标准》定义的绿色建筑,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节能,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截至今年3月,我省已有13个建筑成果申报成为国家级绿色建筑,总数居西部第一。(郑海涛摘编)

2、“新华网”620评:理性看待当前楼市。近期我国一些地方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所增大,个别楼盘甚至出现久违的热销场面。不过面对楼市“回暖”新动向,购房者还须多一点冷,多一点理性。 从决策层来看,中央从未对楼市调控松口;发改委12日紧急辟谣“楼市调控松绑”;住建部则表态要进一步巩固楼市调控成果,努力促进三个“合理回归”。就目前政策环境来看,前期虽有个别地方政府曾以“暗渡陈仓”的手法变相为楼市松绑,都立即被高层叫停,可见短期内政策面不可能放松楼市调控。降息尽管也利好楼市,但一来这种“普惠式”利好很难给楼市单边带来价格上涨空间。从购房者角度看,“刚需”一直存在,无非早两年信贷政策偏紧,加上“买涨不买跌”心态,持币观望者堆积了更多的市场需求。因此,综合来看,目前市场上出现成交回暖,价格小幅走高等情况属于“结构性”的变化,房价年内不会暴涨,价格总体仍会比较平稳。当前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投机性购房、恶意炒高房价者。由于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的投资出路仍然偏少,不排除一部分人仍将投资目标锁定在房产上,在当前变着法子规避“限购”等各类调控政策、钻空入市、拉抬房价,这是事关楼市调控成败的高风险因素。同时也要防止地方政府再度患上“土地依赖症”,为当下的楼市热潮推波助澜。所以,对当前的“购房潮”应理性看待。如果说有“开口”,也仅是为真正的刚需人群所设。从政策上,中央政府并未为投机性购房者提供便利。相反,随着各项调控政策逐步完善,未来对“炒楼”者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可能更紧。(邓幼苹摘编)

 

(本期责任编辑冯仕廉)

 

 

2012620